小儿胆道蛔虫症确实需要进行治疗。这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通常发生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并且在男童中更为常见。当肠道内的蛔虫受到刺激时,它们可能会逆行向上至胃和十二指肠,甚至进入胆总管、肝管,乃至肝脏内部,从而引起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剑突右下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有时还会吐出蛔虫。如果不及时治疗,这种病症不仅会消耗人体的营养,妨碍消化吸收功能,造成小儿营养不良、贫血、腹痛等问题,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化脓性胆管炎、蛔虫性肠梗阻、肝脓肿、胆道穿孔等。
治疗方面,小儿胆道蛔虫症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绝大多数患儿都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治愈,但必须彻底驱虫以防止复发。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安抚患儿情绪、尽早进行镇痛、解痉、驱虫治疗及预防感染,必要时还需输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药物治疗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包括使用解痉止痛药(如哌替啶及阿托品肌肉注射)、驱虫药(如驱虫灵、肠虫清、驱蛔灵等),以及抗感染药(如青霉素及链霉素等抗生素)。还可以采用口服硫酸镁来利用蛔虫喜碱厌酸的特点帮助其退出胆道,或使用维生素K3肌内注射来松弛平滑肌。
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或者病情严重伴有并发症的患儿,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适应症包括腹痛剧烈且频繁发作、局部压痛加重伴随高热、黄疸及全身中毒症状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手术通常是切开胆总管取虫,并作胆总管引流。
小儿胆道蛔虫症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评估和适当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个人卫生教育,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