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房棘球蚴病的定义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由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泡型棘球蚴或泡球蚴)寄生人体所引起的严重寄生虫病,也被称为泡型包虫病。
病因和生活史
- 终宿主:多房棘球绦虫的主要终宿主是狐,其次是狗、狼、獾和猫等。
- 中间宿主:中间宿主主要是啮齿类或食虫类动物。
- 感染途径:人因误食虫卵而感染,虫卵在人体内孵化成幼虫,幼虫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迁移并寄生在肝脏等器官。
临床表现
- 潜伏期:潜伏期很长,一般从感染至发病在20年或以上。
- 早期症状: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能仅在肝脏B型超声波普查时发现。
- 主要症状:
- 肝多房棘球蚴病:上腹隐痛或肿块,根据病变部位与大小,临床症状各异。可能有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 肺多房棘球蚴病:小量咯血为主,少数患者并发胸腔小量积液。
- 脑多房棘球蚴病:癫痫发作与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局限性癫痫或偏瘫。
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多,肝功能试验大多正常。
- 血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体,包虫皮内试验大多阳性。
- 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肝核素扫描、肝CT、胸部X线、颅脑CT/磁共振(MRI)等均有助于诊断。
诊断
- 流行病学史:患者来自流行区,或在疫区长期居住,与狗、狐等有密切接触史。
- 临床症状:肝脏肿大与隐痛,腹部有包块,质硬,表面有结节。
- 免疫学试验:包虫皮内试验大多阳性,血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与Em2抗原以及Eml8抗原检测血中抗体试验。
治疗
- 手术治疗:治疗主要靠手术,应争取早期诊断,在压迫症状或并发症发生前施行。
- 药物治疗:
- 甲苯达唑(甲苯咪唑):口服,共16~48周治疗包虫病。
- 阿苯达唑(丙硫咪唑):在组织中与包虫囊内的浓度高,口服,30天为一疗程。
预防
-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和了解多房棘球蚴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 避免接触污染源:避免接触可能被虫卵污染的水源、食物和动物。
- 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加强预防措施对于减少疾病的发生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