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鼠剂中毒是由于误服或故意摄入杀鼠药导致的中毒性疾病,常见类型包括抗凝血类(如敌鼠、华法林)、神经毒性类(如毒鼠强、氟乙酰胺)及腐蚀性类(如磷化锌)。中毒症状因类型而异:抗凝血类表现为延迟性出血(如鼻出血、便血、瘀斑),潜伏期约3天;神经毒性类以抽搐、昏迷为主,潜伏期短至10分钟;腐蚀性类则引发呕吐、腹痛及休克。治疗需分秒必争,包括洗胃(清水或特定溶液)、导泻(硫酸钠或活性炭)、特效解毒剂(维生素K1、乙酰胺)及血液净化。
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恶心、头晕,易被忽视,但3天后可能出现自发性全身出血,甚至颅内出血致死。毒鼠强中毒者会突发强直性抽搐,无特效解毒药,需苯巴比妥联合血液灌流控制症状。磷化锌腐蚀消化道,禁用硫酸镁导泻,需用硫酸铜洗胃中和毒性。
急救关键在于明确毒物成分并针对性处理:维生素K1对抗华法林类中毒,乙酰胺解救氟乙酰胺,而磷化锌中毒仅能支持治疗。重症患者需血浆置换或呼吸支持。预防感染、监测凝血功能及器官保护是治疗核心,治愈标准为症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