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孢子虫病是一种由肉孢子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 病因:人主要因食入含有活的肉孢子囊(成熟包囊)的未熟牛肉或猪肉而感染。
- 流行特点:呈世界性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好发于喜欢吃生肉的人群。
- 临床表现:
- 人肠道肉孢子虫病:孢子虫寄生于人小肠部位。食入含活肉孢子囊的肉类后,一般 6-8 小时可出现恶心、腹痛、腹胀及腹泻;2 日之后症状逐渐减轻,并自行消退;约 2 周后,随着进入卵囊排出高峰期,可再次出现腹痛、腹泻及排非脓血便糊状便。还可表现为食欲减退、呕吐、腹鸣,有的还有脱水、关节酸痛等症状。
- 人肌肉肉孢子虫病:以人为中间宿主,在人的肌肉组织内形成肉孢子虫囊。表现为气促、肌肉肿胀、无力、疼痛、压痛,可能伴有发热、皮疹。肌肉有病变的患者中可发现直径 1-3cm 小结节,伴发热、有压痛。肉孢子毒素可作用于神经系统,部分病人会出现乏力、头昏。
- 并发症:
- 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肉孢子虫位于心肌则引起严重的心肌炎,表现为疲乏、发热、胸闷、心悸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 坏死性肠炎:人肠道肉孢子虫病若不及时治疗,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坏死性肠炎,重症者可致死。
- 贫血:肉孢子虫寄生于肠道,引起消化道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贫血的发生。
- 检查:
- 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作为辅助检测,但不能确诊。
- 粪便检查:用硫酸锌浮聚法在粪便中找到孢子囊或卵囊可确诊。
- 免疫学检查:利用重组抗原建立种特异性的免疫检测方法在肉孢子虫诊断中已取得巨大进步。
-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抗病原虫药物治疗,如有肌肉病变时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预后:肉孢子虫病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获得缓解,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但若大量肉孢子虫感染可累及多器官障碍,可致死。
- 预防: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吃生或未煮熟的猪、牛肉,不饮用卫生不达要求的饮用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手的清洁,常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处理好动物粪便,防止饮水和食物被狗、猫粪便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