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机制
- 基本概念:PTDPVT又称间歇依赖性长Q-T间期综合征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常由药物、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严重心动过缓或器质性心脏病等引发。
- 心电图特点:发作时QRS波形态呈周期性扭转,尖端围绕基线扭转,且与长间歇(如窦性停搏、房颤长R-R间期后)密切相关。
2. 病因与危险因素
- 常见诱因:
- 药物: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精神类药物(如三环抗抑郁药)、抗生素(如红霉素)等可能延长Q-T间期。
- 电解质异常:低钾血症是最常见诱因,低镁、低钙也可能诱发。
- 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缺血、房室传导阻滞等可导致复极异常。
- 高危人群:老年人、女性及存在基础心脏疾病或电解质紊乱者风险较高。
3. 症状表现
- 典型症状:
- 发作时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持续超过10秒可导致晕厥或抽搐。
- 心室率通常为150-280次/分钟,可能自行终止但易反复发作。
- 严重并发症:若未及时干预,可能恶化为心室颤动,引发心脏骤停或脑损伤,病死率较高。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
- 心电图显示Q-T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型室速特征,动态心电图(Holter)可捕捉发作过程。
- 治疗原则:
- 紧急处理:包括电复律、静脉注射镁剂(适用于长Q-T间期患者)。
- 长期管理:纠正电解质紊乱、停用致病药物,必要时安装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5. 预后与预防
- 预后:预后取决于原发心脏疾病、Q-T间期延长的严重程度及治疗及时性。
- 预防措施:避免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定期监测电解质,对高危患者进行心电监测。
PTDPVT是一种需紧急干预的恶性心律失常,早期识别诱因并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