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性病因
-
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
儿童植物神经发育未成熟,清醒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高,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窦房结自律性变化,引发窦性心律不齐。这种现象在3岁以上儿童中较常见,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
呼吸影响
窦性心律不齐常与呼吸周期相关:吸气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心率加快;呼气时相反。此类呼吸性心律不齐一般无需干预。 -
情绪与活动
哭闹、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后,可能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
二、病理性病因
-
心脏疾病
- 先天性心脏病(如三尖瓣下移畸形、纠正型大动脉转位)
- 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等心肌病变
- 心脏手术或外伤损伤窦房结及传导系统
-
代谢与内分泌异常
-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低钙)
-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 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
感染与炎症
- 病毒性心肌炎
- 急性感染(如肺炎、脑炎)引发缺氧或休克
-
药物与中毒
- 洋地黄、β受体激动剂、吗啡等药物作用
- 洋地黄中毒或乙酰胆碱过量
-
其他系统疾病
- 颅内压增高、严重缺氧、黄疸
- 结缔组织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三、特殊类型病因
- 窦性停搏:多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窦房结器质性病变(如纤维化)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由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等引起
注意事项
多数生理性心律失常无需治疗,但若伴随头晕、晕厥、胸痛等症状,或合并心脏病史,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