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梅毒螺旋体通过性接触、血液或母婴传播感染人体,通常在感染后3-18个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脊髓病变。
二、分型与症状
脊髓梅毒可分为三种类型,症状表现各异:
-
脊髓痨(最常见)
- 典型症状:闪电样疼痛(下肢多见)、感觉性共济失调(如步态不稳)、尿失禁,以及阿-罗瞳孔(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
- 其他表现:内脏危象(如胃痛伴呕吐)、Charcot关节炎(关节破坏、骨折)等。
-
梅毒性脊膜脊髓炎
- 症状:双下肢瘫痪或无力、感觉异常(如针刺痛)、便秘、肌肉萎缩等。
-
脊髓膜血管性梅毒
- 症状:突发性疼痛、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但位置觉保留)。
三、诊断
-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增多、蛋白升高)、梅毒血清学试验(如VDRL、TPPA)。
- 影像学:MRI可显示脊髓病变部位及范围。
四、治疗
- 首选药物:青霉素(如苄星青霉素)静脉或肌注,疗程需足量。
- 对症治疗:止痛(卡马西平)、控制内脏危象(阿托品)等。
- 预后:早期治疗可部分恢复神经功能,延误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
五、预防
- 避免高危性行为,规范治疗梅毒感染者,加强筛查(尤其孕妇)。
若出现下肢闪电样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建议及时至神经内科或皮肤性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