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肝硬化是指妊娠期间同时存在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多种病因导致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属于多种慢性肝病晚期阶段的共同结局。以下为具体特征及要点:
一、核心定义
- 疾病本质:肝硬化与妊娠相互影响的严重合并症,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可引发母婴并发症。
- 病理特征: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伴随肝脏变形、变硬。
二、病因与高危人群
- 主要病因:
- 病毒性肝炎(如乙型、丙型肝炎);
- 慢性酒精中毒、药物或化学毒物损害(如长期肝损药物、砷接触);
- 代谢性疾病(如血色病、卟啉病);
- 其他:血吸虫病、自身免疫性肝病。
- 高危人群:病毒性肝炎患者、长期接触肝损药物或化学毒物的妊娠女性。
三、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 母体症状:
- 早期:食欲减退、腹胀、恶心、体重减轻、蜘蛛痣;
- 中晚期: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
- 胎儿影响:生长受限、早产、胎儿窘迫,甚至死胎。
- 妊娠期加重因素:激素变化、肝脏代谢负担增加可能加速病情恶化。
四、治疗与管理原则
- 多学科协作:妇产科与肝病专家联合制定方案,重点保护母婴安全。
- 核心措施:
- 护肝治疗(如维生素C、还原型谷胱甘肽);
- 控制门脉高压及并发症(如利尿剂缓解腹水);
- 分娩期处理:避免产程过长,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
- 预后:近年因治疗进步及围产期监测加强,母婴结局有所改善。
五、其他特点
- 发病率:因肝功能异常影响排卵,合并妊娠者少见。
- 遗传相关性:部分男性肝硬化患者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肝硬化病理机制、妊娠期相互作用及临床管理要点,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