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厥是指由于心脏的严重病变,以致心阳虚衰,推动调控血液运行的功能失常,心脉、脑神失血充养而阳气外脱,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血压降低、晕厥或神志昏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 发病群体:多见于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
- 病因:多由厥心痛、心动悸等严重心脏疾病发作时过于严重,导致心脏无法应对,心阳虚衰,进而使心脏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的功能失常,心脏、脑神、四肢不能得到心阳心血的温煦充养,阳气外泄而发病。
- 症状:
- 主要症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血压降低、晕厥或神志昏迷。
- 其他症状:心慌、心痛,或有抽搐、大汗淋漓、少尿或无尿等。
- 并发症:可能出现心衰、心阳外脱等并发症,若出现这些情况,则预后较差。
- 诊断依据:
- 多有严重心脏病史。
- 有心悸、心痛、晕厥甚至昏迷,或有抽搐等症。
- 面色苍白或紫暗、四肢厥冷,或有大汗淋漓,以及脉微或结、代、促,甚或无脉。血压急骤下降,收缩压 <11.3kPa(85mmHg),尿少或无。皮肤指压苍白恢复时间> 3 秒。
- 当厥心痛、胸痹、心衰、心瘅等病出现四肢厥冷、脉微、血压显著降低、晕厥或昏迷,应同时诊断心厥。
- 鉴别诊断:需与气厥、风厥、血厥、痰厥等具有四肢寒冷等类似症状的疾病相鉴别。例如气厥是肝气不舒、气机逆乱导致,发病前常有精神刺激因素,多见于妇女,以突然昏倒、不言不语、过时复醒为主要表现。
- 治疗原则:中医治疗应通补兼施,使阴阳平衡,气血得生,气机得畅,痰瘀除而正气得复。若病情危急,必须及时抢救,以防危及生命。具体治疗需根据不同证候进行,如心阳虚脱证,治以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加味;阴竭阳脱证,治以固阴回阳,方用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减等。
- 护理要点:
- 膳食调理:疾病初起给予流质饮食,逐步改为半流质,不可过饱,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和膳食纤维,忌食辛辣刺激性、肥腻、过甜、过咸食物,戒除烟酒。
- 生活管理:居室保持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患者应绝对卧床,头部、下肢分别抬高 30°-40°,给予氧气持续吸入,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保持大便通畅,不可用力排便,大便干结者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 心理护理:急性发作时患者有恐惧、紧张感,需专人守护,安抚患者情绪,消除惊恐、不安心理,减少耗氧量,同时避免一切不良刺激,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以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