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判断与呼救
发现患者意识丧失、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时,立即轻拍呼唤并拨打120。若在公共场所,需尽快获取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
心肺复苏(CPR)
- 胸外按压:双手交叠置于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按压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需达标以保证有效循环。
- 人工呼吸:按压30次后,捏紧患者鼻孔吹气2次,每次1秒,观察胸廓起伏。
- 持续操作:直到AED到达或专业急救人员接手。
-
AED使用
AED开机后按语音提示贴电极片,自动分析心律后按需除颤。首次电击后若无效,立即恢复CPR,反复操作至医护人员到达。非专业人员经4小时培训即可掌握。 -
特殊情况处理
- 老年人:优先使用腹部提压CPR,避免胸肋骨骨折风险。
- 病因治疗:若为心律失常(如室颤、房颤),需药物控制或电复律;缓慢性心律失常需安装起搏器。
- 日常预防: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避免熬夜和过度烟酒,有基础疾病者定期体检。
提示:黄金抢救时间为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下降10%。公众需普及CPR和AED使用技能,公共场所配置AED可显著提升救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