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途径与危害
-
急性中毒
- 高浓度吸入: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四氯化碳蒸气可迅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为头晕、恶心、抽搐、昏迷,甚至呼吸麻痹和死亡。
- 误服或皮肤接触:口服或皮肤接触可引起肝、肾损害,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少尿或无尿等症状。
-
慢性中毒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能导致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肝肿大或肝功能异常,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视神经炎或周围神经炎。
毒理机制
四氯化碳在体内代谢为自由基(-CCl₃),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肝细胞坏死和肾小管损伤。其毒性可累及中枢神经、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时可引发多器官衰竭。
急救与治疗
- 吸入中毒:立即转移至通风处,吸氧;呼吸麻痹时需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
- 皮肤/眼睛接触: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至少15分钟。
- 口服中毒:用植物油或液体石蜡洗胃,避免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
- 支持治疗:包括利尿促进排毒、保肝药物(如乳果糖)及透析治疗肾衰竭。
预防措施
- 工业生产中需加强通风,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
- 避免使用四氯化碳作为灭火剂,因其遇高温可能分解为剧毒的光气。
若发生中毒,需迅速脱离污染源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