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碳急性中毒的抢救需分秒必争,快速采取以下措施可最大限度减少毒物吸收和器官损伤:
一、立即终止毒物接触
- 脱离中毒环境: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脱去污染衣物。
- 皮肤/眼部清洗: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至少15分钟,减少毒物吸收。
二、清除未吸收毒物
- 洗胃灌肠:口服中毒者立即用1:2000高锰酸钾或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洗胃前可先服用液体石蜡或植物油溶解毒物,减少吸收。
- 活性炭吸附:洗胃后使用活性炭悬浮液吸附残留毒物,进一步减少胃肠道吸收。
三、加速毒物排泄
- 输液利尿:静脉滴注10%葡萄糖+20%甘露醇(初6小时各250ml,后续每12小时250ml),促进毒物排出并保护肝肾。
- 血液净化:重度中毒者(尤其出现少尿、肾衰竭时)立即行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快速清除血液中的四氯化碳。
四、对症支持治疗
- 呼吸支持:吸氧,若出现呼吸麻痹,使用呼吸兴奋剂或机械通气维持氧合。
- 保肝治疗:肌注L-半胱氨酸或静脉滴注谷胱甘肽(300-600mg/d),减轻肝细胞损伤。
- 激素应用: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抗炎、抗休克,禁用肾上腺素类可能诱发室颤的药物。
五、并发症预防
- 肝肾监测:密切监测尿量、血肌酐及肝功能指标,早期发现肝肾损伤。
- 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低脂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及电解质,维持内环境平衡。
注意:所有措施需同步进行,优先确保呼吸循环稳定,并及时转入具备血液净化条件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