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凝治疗
- 肝素(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作为基础治疗,需早期使用以抑制血栓进展。普通肝素需静脉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使用更方便且出血风险较低。
- 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用于长期维持抗凝,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如INR值2.0-3.0),部分高凝状态患者需终身抗凝。
-
溶栓治疗
- 尿激酶或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适用于早期血栓(发病7天内),通过导管局部注入或全身溶栓,可溶解未机化的血栓。
- 溶栓期间需密切监测出血风险,必要时联合抗凝治疗。
-
辅助治疗
- 祛聚药(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扩展。
- 血管扩张药(前列地尔):改善肠道微循环。
- 抗炎与营养支持:包括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减轻炎症,全肠外营养过渡至肠内营养。
-
手术治疗
若出现肠坏死、穿孔或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切除坏死肠段,术后继续抗凝治疗。
注意事项:
- 抗凝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防止血栓复发或出血。
- 溶栓治疗存在出血风险,需动态评估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
- 中医辅助治疗(如活血化瘀药物)需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替代西医规范治疗。
急性期以抗凝+溶栓为核心,辅以支持治疗,多数患者可避免肠坏死;慢性期需长期抗凝预防复发。具体方案需由血管外科医生根据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