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腹腔感染性疾病,其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如下:
1. 定义
继发性腹膜炎是指因腹腔内脏器发生炎症、穿孔、外伤、血运障碍或医源性创伤等,导致细菌和毒素进入腹腔,从而引发的腹膜急性炎症反应。它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腹症,通常由多种病原菌引起,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为主。
2. 病因
继发性腹膜炎的常见病因包括:
- 腹腔脏器病变:如急性阑尾炎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穿孔等。
- 腹腔感染: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感染等。
- 外伤:如肠破裂、腹部钝器或锐器损伤。
- 医源性因素:如手术操作不当或术后并发症。
3. 症状
继发性腹膜炎的主要症状包括:
- 腹痛:持续性剧烈疼痛,活动时加剧,疼痛部位通常与原发病灶一致。
-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含胆汁或粪便。
- 全身感染中毒表现:高热、大汗、口渴、脉速,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 腹部体征:腹胀、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 诊断
诊断继发性腹膜炎通常依据以下方法:
- 临床表现:如剧烈腹痛、压痛、反跳痛等。
-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超声或CT,可发现腹腔积液、脏器穿孔等。
- 腹腔穿刺:抽取腹腔积液进行细菌培养和生化检查,以明确病原菌。
5. 治疗
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需要综合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保守治疗
- 禁食与胃肠减压:减轻胃肠道负担。
- 抗生素治疗: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或青霉素联合甲硝唑。
- 补液与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 密切监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手术治疗
- 病灶清除:如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或肠切除。
- 穿孔修补: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情况。
- 腹腔清洗:彻底清除脓液和渗出物,防止感染扩散。
(3)中医治疗
- 中药治疗:根据辨证施治原则,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物。
- 针灸疗法:缓解疼痛,改善局部循环。
6. 预防
预防继发性腹膜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发病,如及时处理阑尾炎、胃溃疡等疾病。避免腹部外伤,术后严格无菌操作也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症状,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以获得及时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