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通气支持
通过无创或有创通气(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间歇正压通气)改善氧合,缓解呼吸窘迫。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患儿,机械通气是首要措施。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采用小潮气量(6-8 ml/kg)、适当呼气末正压(PEEP)等参数,减少肺损伤和水肿,维持肺功能。需根据氧合情况和血流动力学调整PEEP水平,避免平台压过高。 -
药物治疗
- 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头孢曲松、阿莫西林)。
- 糖皮质激素:减轻肺部炎症(如地塞米松、泼尼松)。
- 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循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
液体管理
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避免加重肺水肿,维持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稳定。 -
营养支持
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增强患儿抵抗力,促进恢复。 -
辅助治疗
- 血液净化:清除炎症介质,改善内环境。
- 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患儿,可考虑ECMO支持。
注意事项:治疗需根据患儿个体情况调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疗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