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因
心房心肌梗死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心房供血不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肌营养不良等也可能诱发。
2. 症状表现
- 典型症状:持续性胸痛(超过30分钟)、胸闷、濒死感,可能放射至颈部、下颌、背部等部位。
- 伴随症状: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心悸、晕厥等。
- 非典型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疼痛(如单纯左臂或牙痛),易被忽视。
3. 诊断方法
- 心电图:显示心房相关导联异常(如PR段抬高或压低)。
- 血清心肌酶检测: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心房运动异常及附壁血栓。
4. 并发症
- 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性心动过速,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 血栓栓塞:心房附壁血栓脱落可引发肺或体循环栓塞。
- 心力衰竭:心房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右心或左心衰竭。
5. 治疗与预防
- 治疗:
- 药物: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溶栓药物(如t-PA)、他汀类药物。
- 手术:冠脉介入支架植入术或搭桥手术,恢复血流。
- 预防:
- 控制危险因素:戒烟限酒、管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保持健康体重。
- 定期体检:监测心脏功能及血脂水平,早期干预。
6. 高危人群
- 男性、老年人、有冠心病或代谢综合征病史者风险较高。
若出现疑似症状(如持续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