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技术监督局查到卖假货时,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行政处罚措施
-
没收违法产品
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假冒产品,确保从源头遏制假货流通。
-
罚款
处以违法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例如,若货值10万元,则罚款范围为5万至30万元。
-
没收违法所得
若销售假货存在违法所得,将一并没收。
-
吊销营业执照
对于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商家,将吊销其营业执照,禁止其继续经营。
-
刑事责任
若涉及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或以假充真的产品,且情节严重,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行政程序与时间要求
-
责令停止生产/销售 :立即停止相关经营活动。
-
缴纳罚款期限 :通常需在15日内缴清,逾期未缴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同时产生1倍滞纳金。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
若售假行为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消费者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
要求赔偿 :可要求商家赔偿商品价款3倍或损失3倍(不足5000元按5000元计算)。
-
投诉举报 :向工商部门举报或拨打12315热线,要求介入调查。
-
民事诉讼 :通过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赔偿。
四、注意事项
-
证据保全 :购买时保留发票、产品包装等证据,便于后续维权。
-
避免直接冲突 :与商家协商时注意保留沟通记录,必要时寻求消协或媒体介入。
以上措施综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确保对售假行为的严查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