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传播
- 病原体:脑膜炎奈瑟菌为革兰阴性球菌,呈肾形或豆形,常成对排列,需在含5%-10% CO₂的环境中生长。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在拥挤环境(如军营、学校)中易形成气溶胶传播。
2.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高热(39-40℃)、寒战、剧烈头痛、咳嗽(多为脓痰或泡沫痰)、胸痛、畏寒,部分患者伴有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
- 体征:肺部听诊可闻湿啰音,X线检查常见斑片状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浸润,多见于下叶或右中叶,约20%病例伴胸腔积液。
3. 诊断
- 实验室检查:痰涂片发现中性粒细胞内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可高度怀疑,确诊需通过气管吸取标本培养或特异性血清学检测。
- 鉴别诊断:需与肺炎球菌肺炎区分,后者痰液常为铁锈色痰,且X线表现略有差异。
4. 治疗
- 抗菌药物:首选青霉素(大剂量静脉滴注),过敏者可选用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或氯霉素。
- 支持治疗: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退热及营养支持,重症需监测多器官功能。
5. 并发症
- 可能合并脑膜炎奈瑟菌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需及时抢救。
6. 预防
- 疫苗接种:针对A、C、Y、W-135血清型的四价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
- 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可使用青霉素或利福平进行药物预防。
- 隔离措施:患者需隔离至症状消失,防止飞沫传播。
总结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早期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至关重要。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并辅以支持治疗可改善预后,但需警惕重症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