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原体特性
鼻疽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两端钝圆、细长稍弯曲,无动力且不形成芽孢,需氧生长,最适温度为37℃。该菌能产生鼻疽菌素,引发感染动物的变态反应,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
感染途径
- 直接接触传播:人通过接触感染鼻疽假单胞菌的马、骡、驴等病畜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尸体而感染,尤其是皮肤破损时更易侵入。
- 呼吸道传播:吸入含有病菌的尘埃或气溶胶(如病畜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气溶胶)可经呼吸道感染。
- 消化道传播:家畜通过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用受污染的饲料感染,人类因食用病畜肉类而感染的案例较少见。
-
危险因素
- 职业暴露:兽医、饲养员、屠宰工人等与病畜密切接触的职业人群风险较高。
- 环境因素:居住在畜牧区或接触受污染的土壤、水源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 免疫力低下: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更易感染。
- 疫区旅行或居住:前往鼻疽假单胞菌流行地区可能提高感染概率。
-
病理机制
感染后主要引发呼吸道、皮肤、肌肉等部位的蜂窝织炎、坏死、脓肿及肉芽肿,急性期可因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导致高死亡率。
鼻疽假单胞菌肺炎的核心病因是鼻疽假单胞菌感染,通过接触病畜或污染环境传播,职业和环境暴露是主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