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人的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在艾滋病患者中发生的急性阑尾炎症性疾病,具有以下特点:
- 病因
- 免疫功能缺陷:HIV 病毒侵入机体后,消化道是最易被感染的系统之一。HIV 在肠道黏膜上大量复制造成 T 淋巴细胞消耗殆尽,最终使相关淋巴组织完整性受损。因阑尾黏膜内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更易引起 HIV 病毒的攻击,引发阑尾感染造成阑尾炎。
- 阑尾腔梗阻:淋巴滤泡明显增生、肠石、异物、阑尾的炎性狭窄等都可引起阑尾腔梗阻。阑尾腔阻塞后,阑尾黏膜仍继续分泌黏液,使腔内压力上升,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从而造成黏膜受损,引发急性阑尾炎。
- 症状:与普通急性阑尾炎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表现。
- 腹痛:是主要症状,多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即开始时疼痛可能在上腹部或脐周,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但部分艾滋病患者腹痛可能不典型,如疼痛程度较轻、位置不典型等,容易被忽视。也有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不同类型的阑尾炎其腹痛也有差异,如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轻度隐痛;化脓性阑尾炎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阑尾炎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 胃肠道症状: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等,但程度较轻,一般在腹痛开始后数小时内出现呕吐,不会频繁发生。有的病例可发生腹泻。盆位阑尾炎,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弥漫性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 全身症状:早期乏力,炎症重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增快,体温升高可达 38℃左右。阑尾穿孔时体温更高,达 39℃或 40℃,但体温升高不会发生于腹痛之前。如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当阑尾化脓坏疽穿孔并腹腔广泛感染时,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可同时出现血容量不足及败血症表现,甚至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不过,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血中白细胞计数可能未见明显升高。
- 诊断:诊断较为困难,因为艾滋病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其症状和体征可能不典型,且需要与 AIDS 病特有的胃肠道炎症(如巨细胞病毒性结肠炎、急性盲肠炎等)相鉴别。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 反应蛋白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 等)进行综合判断。
- 治疗:与普通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相似,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切除病变阑尾,与此同时应联合给予高效广谱抗生素治疗 5~7 天。但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差,术后恢复可能较慢,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如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败血症等,所以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和支持治疗,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 预后:总体预后相对较差。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抑制,本身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即使是单纯的阑尾炎症,也可能因免疫反应不足而导致炎症扩散,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阑尾穿孔发生率较高,可达 44% 左右,进而增加治疗的难度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