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与分类
新生儿肺气漏是指肺泡内压力过高或胸膜腔压力异常导致气体逸出,形成气胸、肺间质气肿、纵隔积气、皮下气肿等不同类型的气漏。其中气胸最为常见,表现为脏层与壁层胸膜间积聚气体。
二、病因与高危因素
- 原发疾病:如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肺发育不良等,占主要病因。
- 医源性因素:机械通气压力过高、气管插管过深、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等。
- 其他诱因:早产、窒息、产伤(如肋骨骨折)、感染等。
三、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差异大,常见表现包括:
- 轻度:呼吸增快、无明显症状。
- 重度:呼吸困难、三凹征、发绀、呼吸暂停,甚至休克。
- 特殊体征:患侧胸廓隆起、呼吸音减弱,皮下气肿时按压有“握雪感”,心音遥远提示心包积气。
四、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显示气胸线、肺压缩、纵隔移位等特征。
- 肺部超声:无创、快速,可敏感识别气胸并评估严重程度。
- 其他检查:透照试验、胸腔穿刺等辅助诊断。
五、治疗与预后
-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症,包括吸氧、密切观察。
- 胸腔引流:对张力性气胸或严重积气需紧急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
- 手术治疗:严重病例需手术干预。
- 预后:及时治疗多数可痊愈,但严重者可能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心包填塞等,病死率约3%-21.6%。
六、预防措施
- 避免早产和窒息,规范使用呼吸机,控制机械通气参数。
-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胎粪吸入综合征。
若新生儿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