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详细解答:
1. 定义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致病力强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引起的心脏内膜炎症,通常起病急、病程短,病情严重,患者多在数周内死亡。
2. 病因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细菌感染: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心脏瓣膜或心内膜,引发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 原有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变等,这些病变使心脏内膜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 手术或创伤操作:心脏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 滥用药物:静脉药物成瘾者可能因细菌污染的注射器械而感染。
3. 症状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主要分为全身感染症状和心脏受损症状:
- 全身感染症状:
- 高热、寒战(体温可升至39℃以上)。
- 全身肌肉酸痛、乏力、贫血等。
- 心脏受损症状:
- 心脏杂音或心脏功能不全的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 其他症状:如头痛、胸痛、背痛、关节疼痛等。
4. 诊断方法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方法:
- 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手段,阳性率高达95%以上。
- 超声心动图: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检测到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或瓣周并发症,有助于确诊。
- Duke诊断标准:需满足两项主要标准或一项主要标准加三项次要标准。
5. 治疗方法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
- 抗生素治疗:首选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的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并根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
- 疗程:需足量、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彻底清除感染。
- 手术治疗:
- 在以下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无效、出现心力衰竭、持续的败血症或栓塞等。
6. 预防措施
为降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风险,应注意以下事项: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皮肤、呼吸道等部位感染。
- 定期检查心脏健康,尤其是存在心脏病或瓣膜病变的患者。
- 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静脉注射药物。
总结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且进展迅速的心脏疾病,主要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其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心脏功能损害等,诊断依赖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必要时需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人卫生和定期检查心脏健康。如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