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分类
肺动脉口狭窄根据狭窄部位可分为:
- 肺动脉瓣狭窄(最常见,约占90%)
- 右心室漏斗部狭窄(瓣膜下方狭窄)
- 肺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较少见)
根据狭窄程度(通过压力阶差划分): - 轻度:压力阶差<40mmHg
- 中度:压力阶差40-100mmHg
- 重度:压力阶差>100mmHg
2. 病因
- 先天性因素:胚胎期发育异常,如风疹病毒感染、家族遗传等。
- 其他高危因素:孕期用药、类癌综合征等。
3. 症状
- 轻度狭窄:可能无症状或仅轻微活动后气促。
- 中重度狭窄:
- 活动后乏力、胸闷、心悸、头晕甚至晕厥。
- 晚期可能出现右心衰竭症状(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水肿)。
- 合并房间隔缺损时,可见口唇发绀、杵状指(趾)。
4. 诊断
- 体格检查: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心动图:评估狭窄部位、程度及右心室肥厚情况。
- 心导管检查:测定跨瓣压差,指导治疗决策。
- 胸部X线:显示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增大。
5. 治疗
- 轻度狭窄:通常无需治疗,定期随访即可。
- 中重度狭窄:
- 介入治疗:球囊瓣膜成形术(首选)或支架置入。
- 外科手术:瓣膜切开术或补片加宽术,适用于复杂病例。
6. 预后
- 轻度患者:预后良好,可正常生活。
- 重度未治疗者:可能因心力衰竭或严重缺氧危及生命。
7. 预防与管理
- 孕期预防:避免风疹病毒感染,定期产检。
- 术后护理:预防感染、监测心脏功能,合理饮食与活动。
若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