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综合征,又称 Ogilvie 综合征,是一类无机械性梗阻的功能性结肠梗阻性疾病。以下是其具体介绍:
- 病因:多数为继发性,常继发于心血管疾病、严重创伤、腹部大手术后、重度感染、呼吸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及药物反应等。少数患者无明显病因,属于特发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 症状:
- 腹胀:是常见症状,大部分表现为无痛性、广泛性的对称腹胀,迅速发生且呈进行性加重,腹胀明显时可引起呼吸困难。
- 腹痛:少数病例会伴有痉挛性腹痛,多见于全腹部或仅限于下腹部。
- 便秘:仅个别病例伴有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多数表现为排便减少或便秘。
- 全身症状:恶心、呕吐、厌食等,发热较多见于伴肠缺血或穿孔者。
- 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多提示肠缺血穿孔。
- 血生化:可发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有助于病因追查。
- 腹平片:是最佳诊断手段,典型表现为近端结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明显扩张,并中断于结肠脾曲。
- CT:可用于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 鉴别诊断:需与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缺血性肠梗阻等相鉴别。
- 治疗:
- 一般治疗:包括禁食、留置胃管、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中止对肠运动有影响的治疗(如鸦片剂、钙通道阻滞剂的使用),患者应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气体排出。
- 药物治疗:可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细菌异位感染,使用拟副交感神经药物加强肠道动力解除症状,如新斯的明效果良好,奥曲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腹胀症状。
- 肠镜治疗:经内镜腔置入导丝,然后在透视指引下,将减压管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结肠,可有效减压,但复发率较高。
- 手术治疗:对于合并缺血、穿孔,且药物和内镜减压无效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肠造瘘术、肠切除术等。
- 预后: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有关。如诊断及时、处理恰当,预后一般较好;若诊断延误,处理不当,有可能并发肠穿孔,死亡率将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