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若不及时抢救会迅速导致死亡。其典型表现为:
- 意识丧失(呼喊无反应);
- 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 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
- 瞳孔散大、皮肤发绀。
黄金抢救时间为骤停后4-6分钟,超过此时间可能造成不可逆脑损伤。
2.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肺脑复苏是针对心脏骤停的急救技术,通过人工干预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具体分为:
- 基础生命支持(BLS):包括胸外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5-6厘米;
- 高级生命支持(ALS):在BLS基础上使用药物(如肾上腺素)、电除颤及气管插管等维持循环和氧合;
- 脑复苏:通过降温、脱水等措施减轻脑缺氧损伤。
3. 两者关系
心脏骤停是心肺脑复苏的直接触发条件,而心肺脑复苏是唯一能提高生存率的急救手段。研究表明,骤停后立即实施CPR可显著提升存活率,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下降7%-10%。
提示:若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启动CPR,同时寻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