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定义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旧称肺炎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是5岁以下儿童较常见的细菌性肺炎。
病因
- 病原菌: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双球菌,属于链球菌的一种。
- 传播途径:无症状的病菌携带者在散播感染方面可起到比肺炎病人更重要的作用。
- 易感人群:婴幼儿时期由于免疫功能尚不成熟,病菌沿支气管播散形成以小气道周围实变为特征的病变,即支气管肺炎,为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 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气候骤变时发病较多。
临床表现
症状
- 前驱症状:少数有前驱症状,起病多急剧。
- 高热:体温可高达40~41℃,面色潮红或发绀。
- 胸痛:食欲减退、疲乏和烦躁不安或嗜睡,干咳,呼吸急促。
- 咳嗽:早期多咳嗽不重,无痰,后可有痰呈铁锈色。
- 其他症状:早期多有呕吐,少数患儿有腹痛,幼儿可有腹泻。重症时可有惊厥、谵妄及昏迷等中毒性脑病的表现。
胸部体征
- 早期:只有轻度叩诊浊音或呼吸音减弱。
- 病程第2~3天:肺实变后有典型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及管性呼吸音,有时可闻啰音。
检查
- 外周血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和前降钙素(PCT)往往升高。
- 病原菌检查:做气道分泌物、血液、胸腔积液培养可获肺炎链球菌。
- 血清学检查: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抗体水平。
- 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加深或限局于一个节段的浅薄阴影,以后有大片阴影均匀而致密,占全肺叶或一个节段,经治疗后逐渐消散。
诊断
- 病史特点:各年龄组均可患病,但以年长儿发病较多,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或气候骤变时,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饥饿、疲劳或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
- 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治疗
- 一般治疗:包括半卧位及吸氧治疗,降低体温等。
- 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万古霉素等。
- 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烧药物、祛痰药、止咳药等对症治疗,以及吸氧、静脉输液等支持治疗。
预后
- 一般预后:肺炎链球菌并不产生真正的外毒素,荚膜多糖抗原也不会引起组织坏死,因而大叶肺炎愈后通常不会遗留肺损伤。
- 严重病例:多叶肺炎遗留在肺中的瘢痕偶可引起慢性限制性肺疾患。
预防
- 增强体质:积极防治营养不良、贫血及佝偻病等,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 预防接种: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如多糖疫苗(PPSV23)和结合疫苗(PCV13)。
- 健康教育:向家长和儿童普及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相关知识,增强家长对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
- 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居用品,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