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窦性心动过速通常不需要药物根治,多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去除病因后心率往往可恢复正常。以下是一些相关情况说明:
- 病因治疗
- 生理因素:小儿在哭闹、运动、情绪激动、发热等情况下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一般无需特殊用药,当诱因去除后,心率会逐渐恢复正常。例如,孩子因发热引起心动过速,体温每升高 1℃,心率大约增加 10~15 次 / 分钟。此时主要是针对发热进行处理,如采用物理降温或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体温下降后,心率通常也会随之下降。
- 病理因素:某些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也会导致小儿窦性心动过速。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比如,对于贫血引起的,要根据贫血的类型和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如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剂,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可补充维生素 B₁₂和叶酸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可使用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
- β 受体阻滞剂:如果小儿窦性心动过速伴有明显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或因心率过快影响心脏功能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以减慢心率,改善症状。但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
- 其他药物: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由心肌炎等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可能还会使用营养心肌的药物,如维生素 C、辅酶 Q10、果糖二磷酸钠等,以改善心肌代谢,促进心肌恢复,有助于缓解心动过速。
小儿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用药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且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切勿自行给孩子用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