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发酵
制作有机肥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可根据原料和需求选择合适技术:
一、传统堆肥法(基础堆肥)
-
材料准备
-
碳源:干草、秸秆、木屑、花生壳、瓜子壳等(占60%-70%)
-
氮源:厨余垃圾(果皮、菜叶、咖啡渣、蛋壳等)
-
支撑结构:可加木屑、稻壳或碎塑料瓶增强透气性
-
-
分层堆叠
-
底层铺干草或木屑,上层交替加入湿厨余,保持碳氮比25:1-30:1
-
堆高不超过1.5米,使用透气的容器或堆肥箱
-
-
湿度管理
-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类似拧干的海绵状态
-
夏季需增加翻堆频率,冬季可减少
-
-
翻堆与发酵
-
每7-10天翻堆一次,促进氧气流通和温度升高
-
发酵成熟后呈深褐色、无臭,质地松软
-
二、快速发酵堆肥法
-
波卡西堆肥(EM菌糠发酵)
-
分层铺入沥水篮收集的液肥和厨余,每层撒EM菌糠压实
-
密封发酵2-3周,温度达60℃以上即可
-
-
蔗渣发酵法
- 糖厂废料与微生物菌种混合发酵,需控制水分和温度
三、其他方法
-
蚯蚓堆肥
- 收集蚯蚓排泄物(蚓粪),混合厨余发酵,3-4个月后可用作液体肥料
-
饼肥制作
- 榨油后的残渣发酵,需控制用量避免烧伤根系
-
家庭小规模发酵
- 短期内可用咖啡渣、鸡蛋壳与厨余混合发酵,适合盆栽
四、注意事项
-
碳氮比 :通过添加尿素或腐熟人粪调节,避免氮素流失
-
温度控制 :高温期(60-70℃)需防止干燥,降温期增加翻堆
-
容器选择 :优先选择透气的黑色塑料袋或专用堆肥箱
通过以上方法,可制作出营养全面的有机肥料,用于家庭花园或农田,既环保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