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杆菌感染是指由于不动杆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机会性感染性疾病。以下是关于不动杆菌感染的详细介绍:
- 不动杆菌的特点:不动杆菌属细菌是革兰阴性球杆菌,常见成对排列,可单个存在,有时形成丝状和链状。无芽孢,无鞭毛,专性需氧,营养要求一般,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 35℃。该菌粘附力极强,易在各类医用材料上粘附,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中,如水体、土壤、医院环境等,也存在于健康人皮肤、咽部、结膜、唾液、胃肠道及阴道分泌物中。
- 感染途径:感染源可以是病人自身(内源性感染),亦可以是不动杆菌感染者或带菌者,尤其是双手带菌的医务人员。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在医院里,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工作人员的手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 易感人群:不动杆菌感染多见于老年人和婴幼儿,以及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免疫抑制剂、接受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行静脉导管和腹膜透析等)的患者。
- 临床症状
- 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多发生在医院内。表现为发热(多为轻度或中度不规则发热)、咳嗽、胸痛、气急,严重者可有发绀等。
- 败血症:主要发生于医院内感染。患者有发热、毒血症症状、皮肤瘀点、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 伤口和皮肤感染:创口感染占该菌感染总数的 17.5%,发病率依次为外伤性感染、手术后感染、烧伤后创面感染。可表现为伤口部位坏死、隆起、红肿等。
- 泌尿生殖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尿道炎、肾盂肾炎、阴道炎等,大多以该菌属单独感染为主,部分可混合其他细菌感染,尚有部分为无症状带菌者。主要症状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少尿等。
- 脑膜炎: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大多发生于颅脑手术后,也可为原发性感染,尤其在小儿中。主要症状有发热、呕吐、头痛、颈强直等。婴幼儿可有凝视、尖叫、惊厥、皮肤瘀点等。
- 治疗:治疗原则是立即去除易感因素,如尽可能拔去久置的导管,必要时重新放置,同时及时处理引起免疫力降低的各种因素,并给予支持治疗。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应强调使用抗菌药物前,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采用相应的标本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以便选用恰当抗菌药物。
- 预后:预后与感染轻重和感染部位有明显关系。通过积极治疗,多数轻症患者预后较好。有难治性基础疾病或引起免疫功能下降的诱因未得以纠正者,耐药菌株感染未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者,发生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有昏迷、抽搐、谵妄等者,一般提示预后较差,感染后病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