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治疗实施、术后护理及患者随访等,具体内容如下:
一、正畸医生职责
-
诊断与评估
-
通过口腔检查、X光片(如曲面断层片、CT)、模型分析及面型评估,确定错颌畸形的类型、严重程度及治疗可行性。
-
对儿童患者进行生长发育评估,结合面部生长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
治疗方案设计
-
根据评估结果设计矫正方案,包括选择矫治器类型(如金属/半隐形/全隐形托槽)及手术方案(如拔牙、正颌手术)。
-
与患者沟通方案细节,调整方案以符合患者需求。
-
-
治疗实施与调整
-
安装矫治器(如金属托槽、隐形矫正器),并定期调整以优化牙齿位置和咬合关系。
-
处理治疗中的突发情况,如矫正器脱落、牙齿敏感等。
-
-
术后护理与教育
-
指导患者正确戴用矫正器,进行口腔卫生维护。
-
定期开展口腔保健知识宣教,预防并发症(如龋齿、牙龈炎)。
-
-
随访与评估
-
安排定期复诊,检查矫正效果及患者配合度,调整治疗方案。
-
对青少年患者进行生长监测,评估矫正对面部发育的影响。
-
二、正畸护士职责
-
治疗前准备
-
协助患者完成口腔检查、模型制取及影像学检查。
-
准备治疗器械及材料,确保诊疗环境清洁。
-
-
治疗配合与护理
-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四手操作(如洁牙、调整矫正器)。
-
监测患者治疗反应,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如疼痛、过敏)。
-
-
术后管理
-
跟踪患者复诊安排,记录治疗进展。
-
教授患者自我护理方法,如口腔清洁、饮食注意事项。
-
三、正畸治疗流程
-
初始诊断
- 确定错颌类型(如拥挤、前突等),评估病因及治疗目标。
-
方案制定与同意
- 设计个性化矫正方案,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取得同意。
-
治疗实施
- 安装矫治器,定期调整至最佳状态。
-
保持与观察
- 达到阶段性目标后进入保持期,定期评估面型及咬合稳定性。
四、正畸相关辅助工作
-
心理疏导 :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术前辅导。
-
学术研究 :追踪最新技术,探索新型矫正方法。
正畸工作需多学科协作,医生、护士及患者共同参与才能实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