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青霉病病因
病原菌特征
青霉属大多数只有无性阶段,少数发现有性阶段。其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显鲜明的颜色,具横隔,为埋伏型或部分埋伏型,部分气生型。气生菌丝呈密毡状、松絮状或部分集结成菌丝索。分生孢子梗顶端生有扫帚状的分支结构,称为帚状支,由单轮或两次到多次分支系统构成。最后一节分支即产孢细胞,称为瓶梗,着生瓶梗的细胞是梗基,支持基的细胞是副支。分生孢子自瓶梗上生出形成不分支的链。
菌落特征
- 生长速度:在25 - 28℃培养时,一般生长较快,培养12 - 14天通常菌落直径可达5 - 6cm。
- 颜色:表面颜色主要表现在分生孢子区,大多数为蓝色或灰绿色。气生菌丝大部无色,少数有色。基内菌丝体无色或呈各种颜色,色素渗于基质,可使基质表现相应颜色。
- 菌落质地:典型可分4种类型。
- 绒状:很少有气生菌丝,分生孢子梗几乎全由埋伏型菌丝或紧贴于基质的一层致密的菌丝层生出。
- 絮状:有较多疏松而纠缠的气生菌丝团。
- 绳状:大部分气生菌丝集成一缕缕绳索状,低倍镜下易辨认,有的菌种能产生渗出液或特殊气味。
- 束状:分生孢子梗大部分由基质生出,非均匀分布,或多或少成簇,使菌落成粒状或粉状外观,甚至大部分分生孢子梗可集合成一条条菌丝束,实际观察中可有过渡类型存在。
帚状支分类
- 单轮青霉组:帚状支由单轮瓶梗构成。
- 对称二轮青霉组:有紧密轮生的梗基,每个梗基上生着细长尖锐瓶梗,全部帚状支对主梗而言大体对称,紧密如漏斗状,分生孢子多为椭圆形。
- 不对称青霉组:包括一切帚状支作两次或更多次分支,对主梗而言不对称,近于对称者亦无对称二轮组那样紧密结构及细长渐尖锐的瓶梗。
- 多轮青霉组:帚状支极复杂,多次分支且常对称,此组菌为数很少。
感染途径与诱发因素
感染途径
肺青霉病主要是由吸入空气中的青霉菌孢子引起的,青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数为污染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青霉菌病和肺青霉病。
诱发因素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易感染肺青霉病,例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器官移植患者以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环磷酰胺等药物的人群。这些人群的细胞免疫功能通常较差,无法有效清除病原体,从而导致青霉菌在肺部繁殖并引起感染。
其他相关情况
一些支气管疾病患者在其扩张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中经常存在活性青霉菌孢子,但不侵犯组织。只有在组织切片和痰分离培养中发现青霉菌,才能确认诊断。如果患者痰中多次直接镜检培养青霉菌,或通过痰、尿、血等多种方式培养青霉菌,或在真菌感染的活组织中培养青霉菌,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青霉菌,但必须进一步鉴定菌种,并给予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