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分类
- 病因:胚胎期肺发育异常,部分肺组织与支气管树分离,形成囊性或纤维性肿块,并由异常动脉(通常来自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供血。
- 分类:
- 叶内型(占75%):隔离肺与正常肺组织共享胸膜,常与支气管相通,易反复感染。
- 叶外型:隔离肺独立包裹于异常胸膜下,与正常肺无交通,通常无症状,但50%合并其他畸形(如膈疝、心血管畸形)。
2. 临床表现
- 叶内型:
- 反复咳嗽、咳脓痰、发热(类似肺炎或肺脓肿)。
- 严重者可出现咯血、胸痛或呼吸困难。
- 叶外型:
- 多无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畸形检查时发现。
- 若合并其他畸形(如膈疝),可能出现相应症状(如呼吸困难)。
3.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CT/MRI:显示异常肺组织、供血动脉及血管走行,是确诊的关键。
- 增强CT三维血管重建:可清晰显示异常血管,替代有创的动脉造影。
- 其他:超声(产前筛查)、动脉造影(金标准,但较少使用)。
4. 治疗与预后
- 手术治疗:
- 叶内型:需切除病变肺叶,因反复感染易粘连,多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
- 叶外型:若无症状可暂观察;若合并畸形或感染,需切除病变并矫正其他异常。
- 介入治疗:栓塞异常血管,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前控制出血。
- 预后:手术切除后多数患者恢复良好,但需注意术后感染控制。
5. 注意事项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尤其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 若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如心血管异常),需多学科联合管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病例或手术细节,可参考相关文献或咨询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