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疾病概述
- 定义:播散性黄瘤伴尿崩症是皮肤黏膜播散性黄瘤与尿崩症的特异性结合,属于非家族性正常脂蛋白血症性黄瘤。
- 发病率:极为少见,好发于幼儿和青少年,男女比例约为2:1。
- 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异常、脂质代谢紊乱等因素相关。
2. 主要症状
- 皮肤黄瘤:
皮肤出现对称分布的半球形丘疹或结节,呈暗黄色或棕黄色,大小如豌豆或更大,常见于眼睑、颈部、关节屈侧等部位。 - 黏膜黄瘤:
多累及口腔、鼻咽、喉部等黏膜,可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偶见脑黄瘤。 - 尿崩症:
约50%患者表现为多饮(每日饮水量可达7000-8000ml)、多尿(每日尿量超4000ml),尿色清淡如水。
3. 并发症
- 器官损害:严重时可累及肺、肾脏、肝脏等多器官,威胁健康。
- 垂体压迫:黄瘤压迫下丘脑或垂体蒂部,可能导致头痛、视力下降或内分泌紊乱。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通过皮肤黏膜损害特征、尿崩症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如炎性肉芽肿、Touton巨细胞)确诊。
- 治疗:
- 皮肤黏膜损害:手术切除、激光或液氮冷冻治疗。
- 尿崩症:使用去氨加压素或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
- 系统治疗: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控制病情。
5. 预后
- 若以皮肤黄瘤为主,预后较好;若累及黏膜或中枢神经系统,预后不确定。
- 部分患者症状可自发缓解,但需长期随访管理。
建议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