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咬伤后的症状及处理
一、常见症状
- 局部红肿与疼痛:水蛭唾液中的蛭素、类组胺物质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咬伤部位明显红肿,并伴随刺痛或灼热感。
- 持续出血:水蛭分泌的抗凝血酶会干扰血小板功能,造成伤口渗血或流血不止。
- 皮疹或瘙痒:部分患者因免疫反应可能出现红色丘疹、红斑,并伴有瘙痒。
- 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发热、头晕)甚至过敏性休克,需高度警惕。
二、急救与处理方法
1. 正确移除水蛭
- 避免强行拉扯:防止吸盘残留体内引发感染。可轻拍叮咬周围皮肤,或涂抹盐、酒精、醋等刺激其脱落。
- 工具辅助:用镊子夹住水蛭头部缓慢拔出,确保完整取出。
2. 伤口清洁与止血
- 清洗消毒: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随后用碘伏消毒。
- 压迫止血:若出血不止,用干净纱布加压包扎,必要时抬高患肢减少血流。
3. 预防感染与并发症
- 外用药膏: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防止细菌感染。
- 观察症状:若出现持续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可能需口服抗生素或抗过敏药物。
三、注意事项
- 避免高危环境:在沼泽、水田等区域穿长袖衣裤,减少暴露风险。
- 及时就医:若伤口深、出血无法控制,或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休克),需立即急诊处理。
(注:以上处理建议需结合实际情况,必要时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