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俗称“千足虫”或“千脚虫”,是一种节肢动物,隶属倍足纲。以下是关于如何识别马陆及其危害的详细解答:
一、马陆的形态特征
身体构造
- 马陆身体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度通常为3~300毫米,由多个体节组成。
- 成虫通常有11~200个体节,每节通常有2对或4条腿,因此得名“千足虫”。
- 体表覆盖坚硬的钙化角质层,颜色多为暗褐色,部分种类体节两侧或步肢呈赤黄色。
头部特征
- 头部有一对触角和咀嚼口器,部分种类具有聚眼。
体节与腺体
- 体节上有臭腺开口,能分泌刺激性气味,用以驱赶天敌。
- 马陆行走时左右两侧足交替前进,形成波浪式运动。
二、马陆的生态习性
生活习性
- 马陆性喜阴湿环境,常栖息在枯枝落叶堆、草丛、土壤表层、石块下或阴暗潮湿的耕地中。
- 昼伏夜出,白天通常潜伏,夜晚或阴雨天气时活动频繁。
- 每年的6~10月是马陆活动的高峰期,尤其雨后夜晚最为常见。
食性
- 马陆以腐殖质为主食,有时也取食植物的幼根、嫩茎、叶片等。
- 它们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受惊时会分泌毒液。
三、马陆的危害
对农业的影响
- 马陆会危害农作物的幼苗、幼根及嫩茎、叶片,造成缺苗断垄、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整株死亡。
- 常受害的植物包括蔬菜、花卉(如仙客来、海棠等)和草坪。
对人体的影响
- 马陆本身无毒,但体节上的臭腺能分泌一种刺激性毒素。
- 人体接触后可能出现红斑、疱疹,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坏死或过敏反应。
- 若误食,可能引起口唇水肿等不适。
对环境的影响
- 马陆分泌的臭液气味难闻,可能污染人类居住环境。
- 其表聚现象(群体性活动)会扰乱居民生活,增加防治难度。
四、如何识别马陆
外观特征
- 身体细长,有多对腿,行动缓慢。
- 体表颜色多为暗褐色,部分种类体节或步肢呈赤黄色。
- 遇到威胁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
活动规律
- 常出现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枯枝落叶堆、土壤表层或阴暗角落。
- 夜晚或阴雨天气时活动频繁,晴天时少见。
五、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 深翻土壤,清除枯枝落叶,减少马陆的栖息地。
-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干燥,避免积水。
人工防治
- 在马陆活动区域堆放杂草或枯枝,诱集后集中捕杀。
- 清扫庭院或室内,保持干燥清洁。
化学防治
- 使用低毒杀虫剂喷洒,但需注意安全,避免污染水源。
总结
马陆是一种喜阴湿环境的节肢动物,其外观特征明显(如多对腿、暗褐色身体),活动规律特殊(昼伏夜出)。尽管马陆本身无毒,但其分泌物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一定危害。通过农业防治、人工清除和化学防治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马陆的数量,减少其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