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根据历史演变,其辖区数量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现代行政区划(1998年至今)
目前北京下辖 16个区 ,具体包括:
-
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崇文区(旧城区)
-
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新城区)
-
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平谷区、大兴区、怀柔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密云区、延庆区(远郊区县)
二、历史行政区划演变
-
清朝末年
北京城内开始设区,最初分为内右一区至外右四区、中二区(皇城西部)等区域。
-
民国时期
北平和平解放后,北平市曾辖32个区,包括多个西半区、前门区、宣武区等。
-
新中国成立后
-
1950年 :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为16个区,按数字顺序命名(如西单区、西四区)。
-
1958年 :进一步整合为13个区4个县,西城区、前门区等区域合并。
-
1970年代 :恢复县制,形成10区8县格局(东城、西城等10区,昌平、延庆等8县)。
-
1986年 :撤消原东城区、崇文区、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城区(后改为东城区、西城区),形成16区2县格局。
-
三、近年调整
-
2010年 :根据首都功能核心区调整,撤消原东城区、崇文区、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东城区、新西城区。
-
2020年 :官方口径仍为16区2县,但实际管理中已不再强调“区”这一层级。
总结
北京当前 名义上有16个区 ,但这一格局是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形成的。若追溯历史,其辖区数量曾多次变化,需结合具体历史阶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