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低、波动大、工业用途多
白银不能作为储备货币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价值稳定性不足
- 价格波动剧烈
白银价格受供需、市场炒作等因素影响显著,2020年价格仅为黄金的1/6,且2024年10月数据显示其价格波动幅度仍高于黄金。这种高波动性使其难以作为稳定价值储存手段。
- 抗通胀能力弱
黄金因稀缺性和供需关系,历史上长期跑赢通胀,而白银因产量增长快、价值相对稳定,难以提供同样的通胀对冲功能。
二、供需与储备属性不匹配
- 供应过剩
全球白银年产量(2020年2.7675万吨)是黄金(约328.98吨)的近10倍,且我国白银产量接近黄金产量的10倍,供应充足且易获取。央行储备需考虑稀缺性,而白银的供应特性使其不适合作为战略储备资产。
- 工业用途优先
白银作为工业金属,主要用于制造首饰、电子元件等,其经济价值更多体现在工业领域而非货币属性。央行更倾向于储备具有直接经济价值且供需稳定的贵金属,如黄金。
三、交易与流通限制
- 市场规模较小
白银市场仅占黄金市场的四分之一,流动性较低,易受市场操纵影响,不适合作为大规模储备货币。
- 携带与存储不便
白银密度高、体积大,不便于大规模储存和运输,而黄金因体积小、重量轻,更符合货币流通需求。
四、国际认可度较低
黄金作为国际通用贵金属,具有广泛认可度,而白银的国际流通性较弱,可能影响其作为储备货币的可行性。
总结
白银因价值不稳定、供应过剩、工业属性强等特性,无法满足央行对储备货币的稀缺性、流动性和抗通胀需求。黄金凭借其天然货币属性和稳定性,成为更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