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灌注桩露筋且无保护层的情况,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一、表面修补类方法
-
水泥砂浆抹平修补
- 清除露筋部位的松散混凝土和锈迹后,涂刷1:2或1:2.5的水泥砂浆,将露筋区域抹平。若露筋较深,需先凿除薄弱混凝土,再填充高强度细石混凝土并压实。
-
高压水枪清洗+水泥砂浆填充
- 使用高压水枪冲洗露筋表面,清除附着物后,涂抹水泥砂浆并压实,确保与周围混凝土结合紧密。
二、结构加固类方法
-
钢筋笼调整与固定
-
若因钢筋笼悬挂偏心导致露筋,需在顶层钢筋笼顶均匀设置4个钢筋吊环(2个平衡、2个穿横担),通过横担将钢筋笼整体平衡悬挂,避免单点受力偏移。
-
联接时控制主筋搭接长度一致,减少同轴度偏差,确保钢筋笼居中。
-
-
增加保护层厚度
-
在钢筋笼底部和顶部增设型钢定位钢筋,与主筋焊接固定,保证定位钢筋顶高出护筒顶面100mm,防止钢筋笼下放过程中发生偏移。
-
采用“筑岛法”施工时,设置临时支撑结构(如木桩或钢支架)限位钢筋笼位置,确保准确就位。
-
三、施工预防措施
-
规范施工操作
-
混凝土浇筑时避免振捣撞击钢筋,防止钢筋变形或脱扣;模板湿润并密封缝隙,减少漏筋风险。
-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选用合适粒径骨料(不超过钢筋间距的3/4),确保流动性及密实性。
-
-
加强质量检测
- 施工前复核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每米绑扎混合砂浆垫块固定;浇筑后及时检查,发现露筋立即修补。
四、注意事项
-
修补后需进行养护,避免过早拆模导致裂缝产生。
-
对于严重露筋或承载力受损的桩体,建议咨询专业机构评估后处理。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解决灌注桩露筋且无保护层的问题,确保结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