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两次浇筑接茬的处理方法需根据具体工程需求和施工条件选择,主要方法如下:
一、表面凿毛法
- 操作步骤
在混凝土初凝后(一般需5-10小时,夏季10小时以上,冬季延长至15小时以上),用钢钎、铁抹子等工具人工拉毛、剔除浮浆和松散部分,露出粗骨料表面,清洗干净并提前润湿。
- 注意事项
- 夏季需控制剔凿时间,避免过早振动影响混凝土强度;冬季需延长处理时间或采用辅助工具。
二、增加粗骨料法
- 适用场景
当接缝面浮浆层较厚(如塌落度较大时),需在浮浆中均匀撒入级配碎石,重新振捣使骨料分布均匀。
- 效果
通过粗骨料填充浮浆层,增强新旧混凝土的咬合力和粘结力。
三、清除浮浆法
- 操作方法
用铁抹子将接缝表面浮浆刮除至深度小于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减少接缝厚度。
- 适用条件
适用于接缝面积较小、浮浆层较薄的情况。
四、二次振捣法
- 操作要点
在混凝土初凝前(约1-2小时)进行二次振捣,重新搅拌下沉的石子和上浮浆水,使结合面密实。
- 效果
提高接缝处密实度,减少裂缝风险。
五、预留插筋法
- 操作步骤
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插入短钢筋(梅花状或交叉形),埋入深度满足规范要求,覆盖素水泥浆和1:1水泥砂浆。
- 作用
增强接缝抗拉强度,防止钢筋锈蚀。
六、其他注意事项
- 施工缝平面要求
应与结构轴线垂直,埋入接茬钢筋或型钢,确保接缝宽度符合设计规范。
- 间隔时间控制
若施工中断超过初凝时间(≥2小时),需等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kg/cm²以上再继续浇筑。
- 模板支护
可使用木模板或钢模板支护接缝处,避免二次浇筑时漏浆。
七、常见错误规避
-
过早振捣 :导致表面混凝土开裂,应控制在初凝前操作。
-
浮浆未清除 :影响新旧混凝土结合,需彻底刮除。
-
钢筋锚固不足 :接缝处钢筋露出长度不达标,需检查锚固规范。
通过合理选择接茬处理方法,并规范施工,可有效避免接缝裂缝,确保结构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