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是指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皮质醇和醛固酮)分泌不足,导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肾上腺本身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或垂体、下丘脑等上级内分泌腺体的功能障碍引起的。
主要原因:
- 1.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on病):肾上腺本身受损,导致皮质醇和醛固酮分泌不足。常见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如结核病)、肿瘤、肾上腺出血等。
- 2.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由于垂体或下丘脑的疾病,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不足,进而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对心脏的影响:
1.低血压:醛固酮分泌不足会导致钠和水的排泄增加,血压下降。低血压会对心脏的供血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心肌缺血。
2.电解质紊乱:醛固酮缺乏会导致钾离子在体内蓄积,钠离子流失,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3.心力衰竭:长期的低血压和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4.心肌病变: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会影响心肌的代谢和功能,可能导致心肌病变。
症状:
- 疲劳、乏力
- 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 低血压
- 皮肤色素沉着(特别是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 心悸、心律不齐
- 水肿
诊断:
- 血液检查:检测皮质醇、ACTH、电解质水平等。
- 影像学检查:如肾上腺超声、CT等。
-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治疗:
- 激素替代治疗:补充皮质醇和醛固酮。
- 电解质管理:纠正电解质紊乱。
- 对症治疗:针对具体的心脏问题进行治疗,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如果怀疑患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心脏病,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