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病因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一、病毒特性
- 病原体特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属副黏液病毒科的单链RNA病毒,直径100~140nm,具有囊膜结构。
- 亚型差异:分为A型和B型两个亚型,其中A型感染后症状通常更严重。
二、传播途径
- 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是主要传播途径。
-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如玩具、门把手)或直接皮肤接触传播。
- 气溶胶传播:飞沫核可在空气中悬浮并远距离扩散,尤其在密闭环境中风险更高。
-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后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垂直传播给胎儿。
三、感染机制
病毒侵入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并复制,破坏细胞结构,形成多核巨细胞(合胞体),进一步扩散至下呼吸道,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
四、高危人群
- 婴幼儿:2岁以下婴儿因免疫系统未成熟,易发展为严重下呼吸道感染。
- 免疫低下者:包括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老年人及慢性肺病患者。
五、易感及诱发因素
- 免疫力下降: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缺乏运动等削弱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
- 环境因素:人群密集场所、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加速病毒传播。
- 气候突变:寒冷天气(冬季和早春)促使室内活动增多,病毒更易扩散。
六、季节性特征
感染呈现明显季节性,高发于冬季和早春,与低温环境下病毒存活时间延长及人群聚集行为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