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性心血管病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晚期心血管系统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属于三期梅毒(感染后10-25年)的并发症。以下是综合信息整理:
一、基本特征
-
病因
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中,螺旋体通过血液传播至主动脉,破坏血管中层弹力纤维及肌肉层,导致血管壁炎症、纤维化及瘢痕形成。 -
常见病变类型
- 梅毒性主动脉炎:早期病变,累及升主动脉,可进展为钙化或动脉瘤。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20%-30%,由主动脉根部扩张或瓣膜结构破坏导致。
- 冠状动脉口狭窄:因炎症瘢痕收缩引起,可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 主动脉瘤:多发生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破裂风险高。
二、临床表现
-
症状
- 早期无症状或表现为胸骨后钝痛、主动脉区收缩期杂音。
- 进展期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心绞痛(与反流程度不匹配),严重者发生左心衰竭、肺水肿。
- 主动脉瘤破裂或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导致猝死、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
高危人群
40-55岁男性为主,尤其有不洁性生活史或未规范治疗梅毒者。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
- 血清学检测: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或密螺旋体微量血凝试验(MHA-TP)阳性。
- 影像学:胸部X线显示主动脉增宽或钙化;超声心动图可评估主动脉瓣反流及动脉瘤。
-
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如苄星青霉素),过敏者可选四环素或红霉素。
- 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置换、动脉瘤切除或血管成形术适用于严重并发症患者。
四、预后
早期规范治疗可延缓进展,但已出现心力衰竭者预后较差,50%在1-3年内死亡。定期随访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