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凉山曾经是一个贫困的地区,但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工作,大凉山已经整体摆脱了贫困。以下是关于大凉山贫困情况的一些详细信息:
大凉山曾经的贫困状况
- 历史背景:大凉山曾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1958年之前还处于奴隶制社会,经济极其落后。
- 贫困人口:凉山州一度有11个县为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达97万人。
脱贫攻坚的成效
- 贫困县摘帽:2020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布拖县、昭觉县、美姑县等7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大凉山整体摆脱贫困。
- 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上万公里农村公路,易地扶贫搬迁35万人,落实财政配套扶贫资金2.3亿元。
- 公共服务提升:新建学校、卫生室,村民随时随地能接收电视、智能手机等科技信息,改变了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经济发展现状
- 经济增长:凉山州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1.1亿元,同比增长7.5%,经济增速位列全省前列。
- 产业发展:构建以清洁能源、战略资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数字智能等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交通建设:全面迈入“动车时代”,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社会问题的改善
- 教育提升:通过改善教育条件,减少失学辍学现象,提高彝族群众的文化素质。
- 健康保障:提升基层医疗条件,扩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改善群众健康状况。
- 移风易俗:通过立法和宣传教育,整治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四川大凉山虽然曾经贫困,但通过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和当地人民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