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主要与肝脏疾病相关。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详细介绍:
1. 定义与病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指食管和胃底的静脉因门静脉高压而出现扩张、迂曲的现象。这种曲张的静脉在早期呈蚯蚓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变为蛇形或结节状,严重时如串珠样。
主要病因:
- 肝硬化:约占90%的病例由肝硬化引起,特别是肝硬化晚期或失代偿期。
- 门静脉高压:肝脏疾病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使血液回流受阻,形成侧支循环。
- 其他因素:如肝癌、胰腺炎等疾病也可引发。
2. 症状
早期症状:
- 乏力、消瘦、食欲下降、腹胀、腹泻等全身症状。
- 黄疸、肝掌、蜘蛛痣、下肢水肿等体征。
破裂出血症状:
- 呕血、黑便。
- 休克表现:心慌、头晕、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
- 严重者可能出现腹水、脾大,甚至危及生命。
3. 诊断方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主要依赖以下方法:
- 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静脉曲张的形态及是否伴有出血。
- 超声内镜:通过超声成像观察静脉曲张的走向和程度。
- 肝门静脉CT血管成像:用于评估静脉曲张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 分级标准:根据2008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曲张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4. 治疗方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药物治疗
- 使用内脏血管收缩类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出血。
(2)内镜治疗
- 套扎术(EVL):通过结扎曲张的静脉,阻断血流。
- 硬化剂注射治疗(EVS):注射硬化剂使曲张静脉栓塞。
(3)手术治疗
- 断流手术:切除脾脏并切断食管周围血管,短期内控制出血,但无法解决门静脉高压问题。
- 分流手术:将门静脉与腔静脉连接,降低门静脉压力,但可能引发肝性脑病。
5. 预防与注意事项
-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
- 改善生活方式:
- 保持健康饮食:高蛋白、高糖、低脂、高维生素。
- 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减少对曲张静脉的刺激。
- 戒酒,避免饮酒加重肝脏负担。
- 定期检查:监测静脉曲张的进展,及时干预。
总结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重要并发症,需引起高度重视。通过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出血风险。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