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疽是一种由鼻疽假单胞菌(或称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以下特征:
一、病原体与宿主
- 病原体:革兰阴性杆菌,不运动且需氧。
- 宿主范围:原发于马、骡、驴等单蹄兽类动物,人类可通过接触病畜或其分泌物感染。
二、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皮肤破损处接触感染动物体液或污染物。
- 呼吸道传播:吸入含菌气溶胶。
- 实验室暴露:处理病原体时防护不当。
三、临床表现
-
急性型
- 突发高热、寒战;
- 皮肤、肌肉或呼吸道出现蜂窝织炎、坏死性脓肿;
- 肺型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全身型可伴多器官损害。
-
慢性型
- 病程迁延数年,间歇性发作;
- 局部形成肉芽肿或溃疡,愈后遗留瘢痕。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
- 接触史与典型症状;
- 细菌培养(血液/脓液)或PCR检测病原体;
- 血清学检测及鼻疽菌素皮试辅助诊断。
-
治疗原则
- 早期抗菌治疗(如敏感抗生素)与支持疗法;
- 局部病灶可手术清除;
- 急性型病死率>90%,慢性型治愈率约30-50%。
五、预防措施
- 加强动物检疫,避免接触病畜;
- 实验室操作需严格生物安全防护;
- 疫区人员加强个人防护。
该病对人类健康威胁严重,尤其急性感染预后极差,需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