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肠病的定义和病因
阿米巴肠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内引起的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该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即食用被阿米巴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
阿米巴肠病的临床表现
阿米巴肠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无症状带虫者:感染阿米巴原虫后,与机体处于共栖状态,无明显症状。这类人群占感染者的大多数,约为90%以上。
-
急性非典型阿米巴肠病:表现为腹部不适、稀便,偶有腹泻。大便检查可以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
急性典型阿米巴肠病:以腹痛、腹泻开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加,每日可达十余次。大便带血和黏液,多呈暗红色或紫红色,糊状,具有腥臭味。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伴有食欲减退,少见发热。
-
急性爆发型阿米巴肠病:起病急骤,全身营养状况差,伴有高热、畏寒、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大便次数较多,每日可达数十次,为脓血便,亦可呈水样或泔水样便,有恶臭,伴呕吐、虚脱。该型患者容易出现脱水,导致外周循环障碍或意识不清,也非常容易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继发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
慢性迁延型阿米巴肠病:通常为急性感染的延续,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每日腹泻3-5次,大便呈黄糊状,带有少量粘液或血液,症状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患者常伴有脐周或下腹部钝痛,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在间歇期患者可无症状发生,复发常以暴饮暴食、饮酒、受寒、疲劳等为诱因。
阿米巴肠病的并发症
阿米巴肠病的并发症包括肠内并发症和肠外并发症:
- 肠内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阿米巴性阑尾炎、结肠病变(如阿米巴瘤、结肠肉芽肿及纤维性狭窄)、瘘管等。
- 肠外并发症:阿米巴滋养体可通过血管、淋巴管或直接蔓延,传播至腹腔、肝、胸膜、心包、肺、脑、泌尿生殖器官及邻近皮肤等,引起相应部位出现炎症、溃烂,最常见的是阿米巴肝脓肿。
阿米巴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阿米巴肠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及病原学诊断,即粪便中检查到阿米巴原体。治疗主要包括使用一种杀灭阿米巴的药物,然后再使用杀灭大肠中阿米巴休眠体(包囊)的药物。
阿米巴肠病的预防
预防阿米巴肠病的关键是改善地区卫生环境,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农作物不受污染。注意个人生活习惯,忌饮生水,不食用未洗净的瓜果蔬菜,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消灭蝇类和蟑螂等传播媒介。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阿米巴肠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