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类与病程
- 急性肾静脉血栓: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常见于小儿,表现为剧烈腰肋痛、腹痛、血尿、肾功能急剧下降,甚至少尿或急性肾衰竭。
- 慢性肾静脉血栓: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多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血尿或进行性肾功能受损,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2. 病因与高危因素
- 血液高凝状态:如肾病综合征、妊娠、口服避孕药、先天性血栓症等。
- 静脉壁受损或受压:如肾肿瘤、外伤、腹主动脉瘤等压迫肾静脉。
- 其他诱因:严重脱水、肿瘤侵犯等。
3. 典型症状
- 急性期:寒战、发热、剧烈腰痛或腹痛、肋脊角压痛、血尿、蛋白尿迅速增加,严重时出现少尿或急性肾衰竭。
- 慢性期:蛋白尿持续加重、肾功能缓慢恶化,可能伴下肢水肿或肺栓塞(首发症状)。
4.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CT静脉成像(CTV)可显示肾静脉内血栓,急性期表现为肾静脉扩张伴充盈缺损,慢性期可见钙化或侧支循环。
-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血尿、肾功能异常(如肌酐升高)。
- 肾静脉造影:确诊的“金标准”,可明确血栓位置及范围。
5. 治疗与预防
- 药物治疗:
- 抗凝治疗:常用肝素、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需长期维持以预防复发。
- 溶栓治疗:急性期可选用尿激酶、链激酶等溶解血栓,但需警惕出血风险。
- 手术治疗:包括手术取栓或血管腔内治疗(如导管取栓、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适用于大血栓或药物无效者。
- 预防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肾病综合征)、避免长期利尿或高凝状态,高危患者需定期监测。
6. 并发症
- 肺栓塞: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是严重并发症之一。
- 肾功能不可逆损害:慢性血栓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总结
肾静脉血栓是一种需及时干预的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结合抗凝或溶栓治疗可改善预后。患者需定期随访,尤其肾病综合征等高危人群更应重视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