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急处理措施(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无脉性室速)
-
电复律
- 首选方法:立即进行同步或非同步直流电复律,能量选择为双向200 J或单向360 J,单次失败可重复多次。
- 适用情况: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低血压、休克、意识障碍)或无脉性室速。
-
心肺复苏
- 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需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同时准备电除颤。
二、药物治疗(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者)
-
抗心律失常药物
- 胺碘酮:静脉负荷剂量100-150 mg,维持速度1-2 mg/min,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2000 mg,适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 利多卡因:作为次选药物,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胺碘酮无效者。
- 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普罗帕酮,适用于特发性室速或特定心电图表现(如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
-
纠正诱因
- 及时补钾、纠正酸碱失衡,停用可能诱发QT间期延长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生素)。
三、长期治疗与预防复发
-
导管射频消融术
- 根治性治疗:适用于特发性室速或药物无效者,成功率高达80%-95%。
- 术后管理:需卧床6-12小时,监测穿刺部位及心律情况,必要时服用抗凝药。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 适用人群: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合并持续性室速或猝死高风险患者。
四、注意事项
- 病因治疗:如改善心肌供血、控制心力衰竭等,需结合基础疾病综合处理。
- 避免诱因:戒酒、减少情绪波动、纠正电解质紊乱(如低钾)。
总结
室速治疗需分秒必争,电复律是终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速的最快方法,而药物和导管消融适用于稳定患者或长期预防。具体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快速评估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