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肠炎?
定义:慢性肠炎是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发病慢、病程长而得名。
病因:
- 微生物感染: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是常见病因。
- 过敏与变态反应:对某些食物或物质的过敏反应也可能导致慢性肠炎。
-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肠道细胞导致炎症。
- 精神压力:长期精神压力、情绪激动、过度精神紧张可能影响肠道健康。
- 其他因素:长期过度疲劳、营养不良、咀嚼障碍、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术后、肠道寄生虫病等也可能导致慢性肠炎。
类型:
- 克罗恩病:消化道多部位节段性分布的炎症。
-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连续性炎症。
慢性肠炎的症状表现
常见症状:
-
消化道症状:
- 腹痛:间歇性腹部隐痛、腹胀,遇冷、进食油腻或饮酒后以及劳累、情绪波动时加重。
- 腹泻: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次,大便不成形,严重者可见粘液便甚至黑色的脓血便。
- 消化不良:腹胀、嗳气、恶心等。
-
全身症状:
- 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
- 急性炎症期:发热、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等。
-
体征变化:
- 腹部压痛:腹部、脐周或少腹部轻度压痛。
- 肠鸣音亢进:肠鸣音增强。
- 脱肛:严重者可能出现脱肛。
慢性肠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 抗生素:用于细菌性肠炎。
- 抗炎药:减轻肠道炎症。
- 止泻药:缓解腹泻症状。
- 中成药与西药:如参苓白术散、氟呱酸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生活方式干预:
-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 营养支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 心理治疗:减轻心理压力。
- 健康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风险因素。
饮食建议:
- 低脂、少纤维:选择低脂食物,限制纤维摄入。
- 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藕粉等。
- 补充水、盐等: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分餐制:减轻肠道负担。
并发症与风险:
- 贫血:长期腹泻和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贫血。
- 电解质紊乱: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 肠道狭窄: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肠道狭窄。
- 肠道穿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肠道穿孔。
慢性肠炎的预防和治疗都需要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心态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大多数慢性肠炎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