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药物,目前尚无明确可根治的药物,但可通过合理用药长期控制。以下为常用药物分类及具体建议:
一、渗透性泻药(安全系数较高,适合长期使用)
- 乳果糖口服溶液
- 通过增加肠道渗透压保留水分,软化粪便并促进肠道蠕动,适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
- 聚乙二醇4000散
- 通过锁住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安全性较高,适合长期使用。
二、容积性泻药(适用于粪便干结)
- 车前草、纤维素类制剂
- 增加粪便含水量和体积,改善干结型便秘。
三、促胃肠动力药(针对肠道蠕动不足)
-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 增强胃肠道推动性运动,改善胃肠动力不足引起的便秘。
四、中成药(需辨证使用)
- 麻仁润肠丸
- 润肠通便,适用于胃肠积热、胸腹胀满的便秘。
- 通便灵胶囊
- 泻热导滞,对热结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有效。
五、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
- 双歧杆菌三联/四联活菌胶囊
- 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便秘,恢复肠道正常功能。
六、注意事项
- 避免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番泻叶),可能导致结肠功能障碍。
-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引起的便秘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 用药需遵医嘱,结合饮食调整(如增加膳食纤维)及适度运动。
慢性便秘需个体化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联合用药并动态调整方案。